2022年6月26日 星期日

DIY 更換Toyota 九代 Altis HID 頭燈

 這台Altis 的原廠HID頭燈,用了15年下課,算是蠻長壽的了,另外駕駛側的多撐了兩年,最近也壞了,網路上看自行更換的教學影片好像不難,但沒鹵素燈泡那個容易啦,反正就自己上網買一下大燈DIY一下。

左右兩邊的大燈陸續都換了(左2024,右2022),左邊(駕駛座)因燈座後方有空間,相對容易許多,約30min完成;右邊燈座後方空間小操作不易,須拆除大燈底座,預估60min。時間都是以新手估,熟手時間應該減半。

  • 工具與材料
    • Altis 九代 HID 頭燈規格: Philips D2R (4200K)
    • 準備工具: 十字起子,M10 六角套筒
    • 更換時間: 約 60min (右側副駕駛座側),30min (駕駛座側)

  • 更換步驟: 更換 "副駕邊的大燈", 需拆卸大燈底座
  1. 打開引擎蓋,拆除大燈底座兩顆六角螺絲(紅色六角形),
    以及引擎蓋前方中間十字螺絲(紅色圓框) x 1
  2. 拆除部分前保險桿:
    • 右前輪邊框內六角固定螺絲 x 1
    • 右前引擎下方六角固定螺絲 x 2




  3. 拆除燈座六角固定螺絲 (是下方那個六角螺絲, 不要拆錯)


  4. 拔除大燈電源接頭,拆下大燈模組

  5. 逆時鐘旋開大燈保護蓋


  6. 逆時鐘旋開大燈電源金屬底座, 並鬆開兩根固定鐵絲(下壓往外移開,用以固定燈泡底部塑膠環)





    構造如上示意,綠色為固定燈座的鐵環,黃色為鐵環固定結構。固鬆開時候鐵環兩頭要朝內下壓。要固定時要先下壓朝內聚攏


  7. 從大燈模組內抽出燈泡,並移除HID燈泡底座 (安裝時要注意燈泡塑膠底座缺角方向朝上)



  8. 裝上燈泡後,先扣緊鐵環,鎖上電源金屬蓋,再鎖上外圈防水塑膠蓋,最後插上電源插頭即完成。



  • 更換駕駛邊大燈: 同上方步驟 5~7,因後方只有電池,如手太大只要移動下電池挪些空間出來就可工作,不用拆卸燈座,相對方便許多。
注意事項:
  1. 大燈模組塑膠件用久難免老化脆化,碰到塑膠部份要注意使用力道不可過大。
  2. 手切勿碰觸HID大燈玻璃部份,以免沾上手上污漬或油脂,造成燈泡高熱後破損。
  3. 引擎底下防水保護軟墊的固定螺絲用久老化生鏽,安裝時要小心割手。
參考影片:
1. 駕駛側更換HID頭燈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yfYRRbpDyU
2.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8TQaGHPTdw&t=728s

結論:
  1.  更換時間較久:
    HID 頭燈因原理是採用高壓變成電漿發光,不像是一般鹵素燈泡過電就亮,HID有較多的保護套件如保護蓋,鐵絲固定...等,須將整組大燈模組拆卸才好操作,花費時間也較久。相較一般鹵素燈泡如果手可以伸進去更換,不用10分鐘就可換好。
  2. 燈泡有色溫差問題:
    原廠雖是用  4200k,但用久了HID亮度降低,色溫也會跑掉,網路上有人說會偏黃,也有人說用久會偏白,我的狀況感覺是用久變白了,不過也有可能色溫不對。可以的話一次買兩顆一起更換
  3. HID 燈泡價格較貴:
    原廠 HID D2R 4200K 更換一顆報價 3500,網路上 Philips 的約 1000 NTD 左右,5000k 或其他色溫的約 2800。副廠的4200K 350NTD就有,超便宜,怕不耐用而已。
雖然有以上缺點,但HID頭燈亮度夠,壽命長,可以用 15年也是夠本了,祝大家DIY成功順利 !

2022年5月3日 星期二

豆漿DIY

 先說結論,只要有一台果汁機,豆漿DIY其實非常簡單,自己打的豆漿濃度可調,現打現喝,營養又沒有防腐劑的疑慮。

材料:生黃豆(加拿大非基改),白糖(台糖白砂糖),水

比例

  黃豆:水 = 100g : 1000ml

  糖1.5平匙

製作流程:

  1. 將黃豆洗乾淨,加約 2~3 倍黃豆體積的水,放入冰箱冷藏 6hr 以免發臭。冬天可不用放冰箱。
  2. 取出冷藏黃豆後倒掉浸泡的水再洗淨一次,去除皂素延長保存期限。
  3. 取出果汁機(我用貴夫人)倒入適量的水後再加入黃豆。
  4. 果汁機先以慢速打40sec,再以快速打30sec,打越久豆渣越細緻。
  5. 拿出鍋子鋪上過濾棉布,緩緩倒入生豆漿過濾出豆渣。
  6. 先以中火加熱生豆漿,要不時攪拌以免鍋底沉澱焦黑,加熱中可能會浮有白色泡沫,可以部份去除。可用電鍋加熱。
  7. 快滾前會大量假性冒泡(1),此時轉小火,或上鍋蓋,待泡泡降低後繼續開中火攪拌約3min。用電鍋加熱無此問題。
  8. 待真正滾開後,泡沫反而是減少甚至消失的,這時就可加入一些糖。

簡化流程: 泡黃豆 --> 絞碎 --> 過濾 --> 煮沸


如果先煮沸再過濾,雖然營養保留較多,有兩個問題要注意:
  1. 豆渣容易沉在鍋底,加熱後會燒焦,要勤於攪拌。可用電鍋加熱,外鍋1杯水,鍋蓋用兩根筷子撐住,加熱到電鍋自動跳起即可,不用擔心燒焦。
  2. 過濾時是沸水溫度 (~100度),手會很燙不好過濾擰乾。
我個人偏好先過濾再煮沸,一方面煮沸時可消滅棉布上的細菌,二來不用一直攪拌。

未來可做實驗:
  1. 換不同的黃豆,觀察口味有無不同。本次使用之加拿大黃豆,豆味不重,算是香的,但跟市售的豆漿味道有點出入。
  2. 過濾後的豆渣可放冰箱一天稍微乾燥後,加入海苔、芝麻用炒過炒乾成"素肉鬆"。 (豆渣餅感覺很容易吃膩,豆渣比例高口感就比較粉,比較乾)。

 ps. 有一說是 "皂甙"的物質在豆漿中,受熱達到80℃左右皂甙會產生膨脹,在豆漿表面形成白色氣泡,另外說法是皂毒素在加熱後冒泡,不管是哪一種,反正那種冒泡就是很像細緻的肥皂泡泡這樣,大量的冒出來。